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膜法”技术 为煤炭产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发布时间:2022-10-31

  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的深入开展和新的煤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外排矿井水含盐质量浓度要达到1000mg/L,且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份的煤炭主产区近年来开始要求将矿井水外排标准根据受纳水体环境功能区划规定提高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及以上。水质标准的提高给矿井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煤矿废水具有悬浮物含量较高、难于自然沉降等特点。煤矿废水如果直接排放,不仅会污染水体、淤塞河道,而且还会妨害水栖生物的生长,因而,煤矿废水成为了煤炭工业的主要污染源和煤炭损失源之一。

  由于含煤废水中存在大量微粒,其主要为负离子基团集结,形成团聚,同时负离子基团外表面会形成水分子基团,电絮凝处理过程中尽管可以去除部分该基团,但由于该基团外部水分子团对阳离子絮凝剂具有隔离效应,难以与负离子基团接触,絮凝效果差,处理效果不太理想。

  随着膜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煤矿废水处理技术稳步发展,很多膜技术都得到了大规模工程应用。合理的使用纳滤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煤矿废水的处理效率,纳滤膜技术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并且耐酸性、耐碱性、耐氧化性较高,同时还具有使用寿命长、处理效率高,易于清洗等诸多优点,为我国煤炭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产品推荐